资讯动态
资讯动态
听障儿童配戴助听产品后,需要持续的言语康复训练突破语言表达的障碍。研究表明:0至2岁的听障儿童配合适的助听辅具,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觉语言训练,语言损失率仅在5%到20%之间,因此孩子年龄越小康复的几率越大。那么,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进行家庭言语康
秘籍一:安静的聆听环境是基础
对小龄的孩子来说,复杂的背景声比如电视、过大的空调噪声、临街开窗时的交通噪声都会干扰他专心听你讲话,要把家变成康复基地,安静的环境非常重要,地毯、厚实的窗帘都是很好的吸音工具。
秘籍二:日常生活是最好的康复素材
优先教孩子身边的事物,看得见摸得到用得着。和孩子做传统的日常互动(如玩游戏、歌曲、儿歌等),学习听懂和说出“裤子、米饭、喝水”要比学习从一数到二十更有用。
谈论你在做的每件事,也让孩子参与其中,把家务变成语言输入场景,让孩子听到更多丰富的语言可以更好地刺激他的听力和语言发育。
比如:“现在我们把衣服从洗衣机里拿出来...衣服是湿的,你摸摸...对这是湿的,我们要把它们晾干,晾干宝宝才能穿……
秘籍三:善用平行谈话
善用平行谈话,彼此轮流交谈才是好的交流 。和对待普通孩子一样,多描述而不是提问。提到这里,好多家长就会说,我不会讲,每次都干巴巴的,翻来覆去就那几个词,怎么办呢?首先,自己要主动学习,学会说话。其次,要学会交换,跟其他家长去交换语言。比如,同一个主题,这个妈妈教的是这些词,那个妈妈教的是另外的词,有时候是我们想不到的,经过交换,大家都变得丰富了。而华澳实用口语交换课堂,就是一个给宝爸宝妈提供口语交换的平台,每次交换后,不仅丰富了词汇,更扩宽了思路,更好地提高孩子的康复品质!
秘籍四:时刻跟随孩子的兴趣
时刻跟随孩子的兴趣,一起关注他在感兴趣的事物 。
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样有责任感,会把注意力放在被下达的任务上,他们没有强大的执行力,只愿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。如果孩子很不情愿地参加了某项活动,那么他们就很难在这项活动中学到词汇。此时家长需要有“忘我”的精神,忘掉自己想教他些什么,关注他在关注的。比如你想教他的“苹果”,换成他正在玩耍的“鞋子”,根据孩子的动作和手势,及时用语言说出来,这是语言输入的最佳时机。
秘籍五:像唱歌一样说话
像唱歌一样说话,或者直接大声唱起来吧。大脑喜欢节奏、旋律和重复,尽可能地语言夸张,生动而富于变化,注意语音、语调、语气,音量的大小,长短,要强调的词可以更大声,拖长音,简单地说就是一定要抑扬顿挫。
语调最丰富的莫过于唱歌了,包括儿歌,宝宝喜欢变化丰富的语言,而且有适度的重复。所有的孩子都爱儿歌,跑调也没关系,能和动作搭配的儿歌更能吸引注意力。让孩子的日常充满各种各样的歌曲。